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人在国外 | 乔有为 : 在国内追着英美剧,出国后却在看琅琊榜

2015-11-16 复旦研究生
作者简介
乔有为:复旦2011级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本科生,2014年10月通过学校直研,进入新闻学院的专硕双学位项目:全球媒介与传播。该项目第一年在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就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第二年回到复旦继续完成学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2015年9月20日,落地伦敦。


作者近照


当复旦遇上伦敦政经:教学模式大碰撞!


在LSE每学期上3-4门课,除了课程讲座之外,每门课程每周都还有一个讨论班。修读每门课程的学生被分成12-15人的若干个小班,老师和同学们会一起对讲座与阅读材料中的知识进行梳理与讨论深化。所以上课前必须要完成每周的阅读材料,做足充分的准备后才能参与讨论班。因此在课后时间里,同学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和自学。如果每周要读完所有课程的阅读材料,至少要用上整个周末的时间。



和同专业的小伙伴们自发组建的每周学习小组


如果你要来伦敦政经,这些干货请接好!


如果有低年级的同学正在考虑来LSE读媒介传播,我建议在学业方面做好如下准备:


强化自身理论素养。LSE重理论,轻实践,而在复旦广电的学习中我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加强自己多媒体制作的实践能力,因此刚到英国学习时我是很不适应的。理论知识往往会比实践教学枯燥很多,但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复旦千万不要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自身辩证思考的能力。不少我在LSE读得很困难的阅读材料,其中很多都在本科课程的阅读清单上。如果没有充分做足准备就出国学习的话,恐怕会经历一段漫长的适应过程。

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在这里,不管你是雅思7,还是7.5,或是8,似乎都是不够的。很多艰涩的阅读材料是连英语为母语的同学都读不懂的,更不用说我们这些英语非母语的学生了。建议学弟学妹们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不要因为考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语言分数之后就把英语学习搁置了,一时的轻松会在以后带来很大的压力。



来LSE学习一周后的体会


去国外学习生活,为探索另一种可能性!


饮食。许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来到英国后就会不可避免地每天吃土豆薯条赛百味,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由于我住的宿舍中自带厨房,因此每天我都会和室友一起做1-2顿中餐。现在回想起来,来伦敦之后倒还真没怎么吃过炸鱼和土豆。国外的饮食一开始的确很难适应,如果本身吃不惯西式料理,或不想每天都吃油炸食品和生的蔬菜(色拉)的话,建议你牺牲一些行李空间带一个电压锅过来,相信你会在生活中发现烹饪的乐趣。


自己做的中餐


如果工作日辛勤阅读的话,周末还是可以抽一天时间去四周玩玩的。因为宿舍就在伦敦市中心,步行5分钟就能到泰晤士河岸、考文特花园、大英博物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著名景点。如果提前计划好的话,像牛津剑桥、布莱顿、比斯特打折村都是可以当天来回的。对了,去剑桥一定要去乘当地学生撑的船,原价学生票15镑,但使劲卖萌还价可以减到8镑。另外,带一个好的摄影师很重要,详见文末《我室友拍的我以及我拍的我室友》。



和小伙伴们在剑桥


大部分东西都是英国比中国贵一hěn些duō的,比如纸巾衣架垃圾袋料酒之类的真是贵到宝宝想不到。衣服之类的和国内差不多,某些知名品牌会比国内便宜一些,很多店都有10%-20%的学生折扣。网购的话这里的一切都被X宝秒杀,很多商品的简介图都是X宝直接搬过来的,连图上的中文都不去掉。

还有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就不一一赘述了。其实,选择去国外学习和生活,其实是为了探索另一种可能性。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摸索,面对的都是新的人、新的风景。或许会有不适应,或许会有落差感,但所经历、所收获的一切都是完整而又独特的



说好的彩蛋


复旦研究生(fdu_gss)是复旦大学研究生分享关于校内外新闻、生活信息和热点事件评论的微信号。自2014年4月运营以来,粉丝数已经超过18800人。

我们欢迎复旦所有师生以及校外热心读者向我们投稿:

不限主题不限内容,凡文学、社会、经济、时政、生活等相关见解均欢迎分享;

不限形式不限字数,凡散文、杂文、评论、小说、诗歌等各类文体俱开放接受。


近期热点关键词

十八届五中全会、考研经验谈、复旦秋色、秋游、就业季、国考


投稿请发至邮箱fdyjswx@163.com。我们期待听见你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